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,费若秋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和学习,这位曾经的法国击剑界新星,如今是哥大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,从剑道到校园,他的转型之路充满了爱游戏体育挑战与收获。

费若秋出生于一个体育世家,父亲是击剑教练,母亲是游泳运动员,从小在体育氛围中长大的他,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击剑的道路。“我爱游戏入口6岁开始练剑,最初只是觉得好玩,后来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”费若秋回忆道,他的天赋很快显现,15岁入选法国青年队,18岁获得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就在击剑事业蒸蒸日上时,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:退役求学。“击剑给了我很多,但我也一直对计算机科学充满兴趣,我知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,而学习能为我打开另一扇门。”2019年,他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,并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个人背景被录取。

初到哥大,费若秋面临了巨大的挑战。“语言是第一个难关,虽然我在法国学过英语,但学术英语完全是另一回事。”他每天花大量时间阅读专业文献,参加语言辅导课,甚至通过看美剧来提升听力,从职业运动员到普通学生的身份转变也不容易。“过去我的生活以训练和比赛为中心,现在则需要自己安排时间,平衡学习、社交和休息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尽管困难重重,费若秋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,他将运动员的纪律性带到了学习中:“击剑教会我如何设定目标、分解任务、坚持不懈,这些品质在学术领域同样重要。”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,先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,晚上,他还会参加学校的击剑俱乐部活动,既保持手感,也帮助指导新手。

费若秋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专业前10%,还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,他的导师、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艾伦·史密斯评价道:“费若秋具有运动员特有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他不仅能快速掌握复杂的概念,还能在团队项目中发挥领导作用。”

在哥大,费若秋还发现了击剑与计算机科学的奇妙联系。“两者都需要战略思维,击剑中你要预判对手的动作,编程中你要预判系统的行为,这种思维模式的相似性让我在学习中如鱼得水。”他甚至开发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击剑训练辅助系统,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分析运动员的动作,提供实时反馈,这个项目在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。

生活中的费若秋低调而谦和,他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,喜欢烹饪法国菜,偶尔会为室友做一顿地道的普罗旺斯炖菜,周末,他常去中央公园跑步,或者参观博物馆。“纽约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,总能发现新的事物,这让我想起巴黎,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节奏。”

谈到未来,费若秋计划毕业后在科技行业发展,但他并不打算完全离开体育界。“我希望将技术应用于体育训练,开发更多智能辅助系统,也许有一天,我会创办自己的体育科技公司。”他也在考虑申请美国的击剑教练资格,“传授知识和技术是一种回报的方式。”

费若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转型与成长的范例,他从一个专注于体育的少年,成长为一个兼具专业技能和开阔视野的青年,他的经历证明,体育训练所培养的品质——纪律、毅力、团队合作——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财富。

“很多人认为运动员转型困难,但我认为体育背景是一种优势。”费若秋说,“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愿意学习新事物,同时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变化。”

在哥大的求学生活即将结束,费若秋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求职面试,他偶尔还会想起在剑道上的日子,那些汗水与荣光的时刻,但现在,他更期待的是未来的挑战与机遇。“生活就像击剑比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招会是什么,重要的是做好准备,勇敢出击。”

上一篇:蒋叶非,最难忘首次执裁国际比赛 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
下一篇:击剑健儿军训淬火 斗志昂扬剑指奥运